柔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学校体育的本质内涵与功能目标的探讨 [复制链接]

1#

王永猛

1、前言

学校体育是体育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教育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唯一的一门贯穿始终的课程。它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塑造人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使之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强身健体,终身受益。

2、体育的本质涵义

要了解学校体育,首先必须了解体育一词的来源?在我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没有“体育”一词,只有相应表达近代体育内容的字眼,如“养生”、“导引”、“武勇”等名称。近代“体育”一词,首次在中国文字中出现,是十九世纪末光绪23年()由日本引进来的,它的本义是“身体的教育”,是近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连同“道德教育”和“智识教育”,和称为“三育”。我国最早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是梁启超,年,在他拟订的《湖南时务学堂学约》第一条“学纲”中的第八项“摄生”中写道:“饮食作习有定时,勿过劳,重体育锻炼”。

随着时代发展,体育的概念也不断扩大。目前人们对体育概念的认知相当混乱,在用词方面,常见的就有:身体文化(PhysicalCulture)、体育与运动(Physi2calEducationandSports)、体育教育(PhysicalEduca2tion)、竞技体育或竞技运动(CompetitiveSport)、运动(Sports)、社会体育、群众体育(MassSport)、大众体育(Sportsforall)、身体娱乐(PhysicalRecreation)、闲暇体育(LeisureSport)、余暇体育(Spare-timeSport)等等。这些用词,体现了体育的涵盖范围很广。因此,探讨体育概念的首要任务,应先了解体育的本质。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纵观半个世纪来的体育理论可以看出,体育有二条不变的属性:一是健身,二是教育。因此,体育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而直接作用于人类自身,促进人类自身发展完善的实践活动。人、运动、意识是构成体育最基本的要素。

根据体育的本质,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体育的定义。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材指出,体育的狭义定义,是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相配合的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的一个教育过程;体育的广义定义,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行教育,丰富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和活动,属于文化教育的范畴,受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其认为,体育(广义)是由体育(狭义)、竞技运动、体育锻炼三个基本方面组成的。其中广义的体育即一般所称的大体育,而狭义的体育,则是一般所称的小体育。

从现实来看,体育,主要是作为一项学校的教育来进行的,并以学生为主要对象。而从其根本上来讲,体育,又是贯串于整个人生的一种教育。由于身体运动是体育实施过程中的人体运动。因此,为明确体育之概念,对此有必要对身体运动之概念做更深入之探讨。按照最为通俗的说法,这里所说的身体运动,只限于人的活动这种情况下,而在把这一活动成为身体活动的时候,其中自然也就包括了心理活动的意思。所有的身体运动,包括了像体育游戏这样的自由运动,还有体操、竞技、球类、格斗性项目(如相扑、柔道、剑道等)和舞蹈等等。因此,任何身体运动只要是符合体育本质意义,能够带动身体机能明显变化的一切活动,或以心灵活动为主的各种活动,都是体育的范畴。

根据以上的依据,笔者认为体育的定义是:以身体活动为教材,达到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与发展的一种教育;它不单只是为了增强体质,还包括了增强心理素质方面;体育的本质为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外在表现为身体活动。

3、学校体育的本质内涵

所谓学校体育,顾名思义,意即学校所施行的体育活动,它是属于学校教育的一环。我国《学校体育大辞典》对学校体育之定义为:“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从这一意义上,除了学校正式的体育课、学校竞技体育之外,还包括课外的体育活动,及回家后的体育活动,都应该属于学校体育之范畴。目前我国的体院统编教材,一般将大体育分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其中三者呈现不可比之现象,且互相包容。基于这种分类方式的不当,因此,亦有学者们提出新的分类方式,认为广义体育由体育(狭义的)、竞技运动和休闲娱乐运动构成,三者相互联系,但又有本质不同。其主要区别见附表。

为明确学校体育在体育中的定位问题,本研究从有无竞技性方面,将体育分成“竞技体育与非竞技体育”;从施教或训练对象的性质方面,将体育分成“专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群众体育)”,其中学校体育指一般学生所从事的体育活动,专业体育指专业运动队及体育院校运动专业学生所从事的专门性体育训练,而社会体育则指除了学校体育与专业体育之外的,其它群众业余性健身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专业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部。有关两组分类的关系详见图1。

4、学校体育的功能目标

根据国际健康体育休闲协会顾问斯克尼德尔(ElsaSchneider)女士所做的各国学校体育与运动实施状况综合研究报告,指出有关各国学校体育之目标主要可分为十六种类型,其共同目标为:①体育是教育必须的一部分,可改进健康状态、卫生习惯,和品性,而有助于青年人的身体健康与技术发展;②促进身心正常发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身体姿态;③获得理想的运动技能,克服现代工作生活中的紧张与压力;④调节生活节奏培养品性,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⑤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可表现在其它社会工作与公民的职责;⑥身体健康、身心调和发展,养成每日运动的习惯;⑦健康与体能、发展神经肌肉的协调技能、培养品性、适应国防需要、休闲活动技术;⑧培养良好习惯、欣赏各种活动,参与各种活动以培养休闲兴趣。

从以上世界各国学校体育的共同目标,可以发现,培养个人的目标为至高无上的。各国共同的目标是广义的身体健康,多数国家注重一切人的健康与能力,鼓励学生获得和了解日常生活中身体锻炼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技能与兴趣,使其能耐受日常生活中紧张与压力。此外,并将锻炼身心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休闲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环,体育也随着教育的潮流而改变。“教育”一词,最早可能出自《孟子》之:“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育是养育之意,而教育应该是“教养为人之道”的意思。我国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后,一般认为,教育包括了广义的助长人的发展、发达,从自然的感化影响(无意图教育)及狭义的成熟者给与未成熟者,具体的,且持续的影响(有意图教育)。笔者以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培育每一个公民,使之成为完善的人,由于人是群居的动物,因此,完善的涵义,除了个人身心的完善外,还必须包含适应社会的能力完善。随着社会之发展,国家的形成,制度典章的日益完备,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其内部人与人之间已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因此,为了创造个人长远上的最大利益,有时必须牺牲个人眼前的小利。对此,我们根据人类的本质特点,人类群居的特点,很早就了解到如何团结一致,发挥集体力量共同抵御外侮,并进而创造集体之利益。

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学校教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为国家的强盛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针对我国古代所提出了“文武合一”的教育主张,其中“武”的概念是相对于“文”的概念,着重于肢体活动方面,外在表现为人的身体活动(即现代的“体”);而“文”的概念着重于思考知识层面,为内部的心理的活动和所学知识,两者之关系如图2。其中关系影响的密切程度,只是个相对比较之下的大概情况,随着社会之发展,科学技术的腾飞,其现有的关系影响密切程度,可能会有其重大变化。

从体育之发展来看,体育的功能目标,已由原本的增强体质,到目前的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来达到促进身心健康之目的。很显然的,目前体育教育之涵义,已上升到我国古代“武”的思想范畴,亦即“武”是手段,是体现“身心健康”的外在形式。

文献指出,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这种具有明显社会化特色的体育目标,是个比较完善的学校体育目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论从体育的本质涵义,还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内涵和功能目标来看,都表明了,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学校体育是体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而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会了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最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行为习惯,它与德育、智育相结合,培养了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也是我国教育方针所要求的目标。

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